// The following is for THEdu
Select Page

社區教育計劃:體驗式學習

在真實生活中與人或環境互動,從而了解社區,建立歸屬感

體驗學習

社區導師團隊運用體驗學習法,引導學生從社區中經歷,從而製造學習經驗及帶動反思。

互動式參與

社區導師注重參加者與社區之間的互動,並以親身經歷引導參加者投入社區。

以受眾為中心

我們的團隊會按需求方的個別需要、參加者的特質和實際情況作出相應微調。

社區生命故事

與社區有關的資訊比比皆是,然而我們能串連個人與社區資源,由街坊親身作分享,讓您有機會以在地的角度了解社區。

對象 

  • 大學與社區相關的學科,如社科及建築系
    學生事務處的學生自主活動

  • 社會創新及創業活動部門

  • 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中小學

  • 重視同理心教育及公民教育的中小學

  • 特殊教育及偏遠地區的中小學

相關科目

  • 初高小:常識科、中學:通識科、地理、全方位學習、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其他學習經歷、德育及公民教育

  • 初小常識科、英文科、宗教科(節日外遊)
  • 初小常識科:生活探索、高小常識科:香港歷史
  • 初高小常識科:香港歷史、香港故事、社會變遷、我愛社區
  • 高小常識科:資訊新世代(小四)、科技天地(小六)
  • 初高小:常識科、社會與公民(社會責任)
  • 高小常識科:香港歷史,香港都市生活,生命變變變(小五)、大地寶庫(小四)、生物世界(小六)

主題式學習

 由議題主導,體驗中實踐

納米生活 深水埗街坊

#房屋政策、基層貧窮

感受基層生活實況,在地的解基層於生活時現實中,住屋面對的問題。希望學生可以反思到這不僅空間的壓迫,更是政策對基層的壓迫,令到基層住屋問題日漸嚴重。

 

同你同理

#多元文化 #社會共融

本系列所針對的是對社區有基礎認識,並有志投身社會服務的對象,同時也鼓勵曾參與社區認知系列的參加者持續 探索。

觀塘基層 /啊媽的角色

#房屋政策 #基層貧窮

讓學生第一身接觸劏房居民和基層群體,從他們的角度去了解他們的生活。參與他們的日常生活,如買餸等的導賞團,可助學生明白和認識社會上不同階層的生活需要。

 

文化多元多彩的社區

#難民政策 #城市設計 #多元城市

因著膚色、語言、文化或國籍的不同或其他特殊處境,而被冠以「少數族裔」、「尋求庇護者」等身份名義的,其實每天的生活點滴也不過是跟你我一樣的日常。跟這些或祖輩三代已紮根香港、或新移居到港展開新生活的鄰舍一起交流,感受他們的在社區的足跡和生活。

 

弱勢社群

#無障礙設施 #建立同理心

本系列所針對的主要是與學界相關,或是對度身訂造需求較 高的團體和組織。

社區傳統工藝傳承

#本土手藝 #歷史文化

透過介紹香港本土產業,如活字印刷、醬料、荳製品製作等。透過了解舊香港的手藝師傅精神和傳統工藝,明白到香港人如何係面對時代困難入面,彈性地回應時代問題,從而得以傳承下來。

公屋:生活的藝術

#歷史文化 #建築設計

 

公共房屋在香港房屋發展及大眾生活中有重要位置,從五十年代至今,因應時代、人口及社會發展等,對公屋的需求和規劃也隨之而變遷。我們希望透過各新舊屋邨的設計與配套,與公屋街坊的回憶與人情,讓學生們領略香港的「公屋美學」及「公屋故事」,並感受香港各代人對「安居樂業」的共同追求。

虛擬與現實:Minecraft 看社區

#STEM #社區教育

透過受小朋友歡迎的電腦遊戲,去介紹不同的社區。教授學生認識和運用Mindcraft教育版遊戲軟件的技巧,再由導師指導下在虛擬場境上構建心目中理想的社區,從而讓學生能夠達成以下其中一項或多項的學習目標,如認識香港主要區域等,希望以網上的方式去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增加他們的參與度和反應。

 

Minecraft社區規劃師

#STEM #社區教育

通過線上導賞讓學生能夠認識不同社區的特色,另一方面學生學已致用,利用Mindcraft工作坊所學到的虛擬社區建設技巧與線上導賞作即時互動呈現社區實體與虛擬的不同面向。

創意思考:以人為本的社區

#自主學習 #觀察技巧 #設計社區

「什麼是社區需要?」「為什麼社區需要與我有關?」「我可以為社區做什麼?」……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都可以以「設計思維」的角度去解決,並透過親身感受和體察社區,思考「以人為本」的重要性及「社區連結」的意義。從中更會學習應用「設計思維」的工具和方法,提出與創建各種回應社區需要的方案。

地區街道需要導賞員

#領袖生培訓

透過課堂活動為參加者提供導賞的技巧、社區考察工具等,以建立導賞的基礎和擴闊社區觸覺,為日後帶領不同的社區導賞團作準備。

 

參觀香港共享辦公室

#青年創業 #共享空間

讓同學們參觀「夢創成真」(Dream Impact)共享辦公室,了解當中不同的社企的工作,更有機會與其中幾個創辦人對談,分享創業心得。

學習方式

社區教育計劃以體驗學習為中心,共分為「社區認知」、「社區參與」及「度身訂造項目」三個不同的系列去帶動學生或其他參加者投入社區中。

社區探究及調查

社區導師團隊將因應地區特質或主題需求,引導學生進行社 區探究及調查。內容包括進入社區前的準備,如社區探索及訪問技巧;亦入走進社區的部分,如進行社區考察及訪談。社區導師團隊將從中引導學生思考及分析當中的關係,從而激發學生的多角度思維。整個過程理論和實踐並重,並可與學習目標掛鈎。

社區採訪及影像紀錄

社區導師團隊希望能透過社區採訪及影像紀錄的方式,為 一些即將面臨消失的社區景象和面臨淘汰、式微的傳統文化和手工藝留下時代的印記,藉此推動文化傳承。另外,團隊亦提供各活動後的影像或 / 和文字紀錄,以供參加者或團體留為紀念或作內部參考之用。此手法亦可轉化成培訓,以着重攝影、寫作技巧的方式引領參加者成為社區紀錄的一份子。

社區教材製作

社區導師團隊將因應不同社區的地理環境及社區現況,傳授學生接觸社區的應有心態和相關技巧。參加者能透過觀察、訪問及拍攝等方式收集主題的社區資源。導師團隊將會有系統協助學生以文字、相片或影片等形式累積社區資源, 並引導學生以各種方式分類及呈現相關社區資源,使更多的學生從中獲得啟發。

主題式社區導賞及考察

社區導師將帶領參加者認識社區的生活面貌,配合互動的環節,使參加者有機會體會到社區的特色文化、社區日常等 鮮為人知的一面, 亦會引導參加者理解導賞的脈絡及主題 ; 同時,社區導賞亦可以轉化成考察,團隊將透過介紹訪談和 簡單社區觀察技巧,引導學生主動接觸社區的人和事 ; 導師 團隊亦可以協助學生整理他們的發現,使其能更容易於學 業上應用(如:獨立專題探究報告 IES)。

社區故事分享會

社區故事分享會為認識社區的入門,適用於各種場景。將以街坊為中心,透過他們的生命故事、個人經歷,了解並探討 他們與社區的關係和連結。過程中,參加者無需走進社區, 卻可與分享者直接交流,從而希望達到以生命影響生命的 效果。

社區探索工作坊

社區導師將透過互動環節帶領參加者認識構成社區的一些 主要元素,加上鼓勵自主學習的活動設計,參加者將可探索 社區的多元性。過程中導師團隊將深入淺出地介紹有關社 區觀察的理論,以及將理論及手法作出扣連,以引導參加者 即席將所學實踐。 最後參加者將在導師團隊的引導下分享 自己的發現,過程中既可印證每人對社區的理解不同,亦可 從其他參加者的分享中對社區有更為立體的理解。

本地遊及親子活動

社區導師團隊會針對家庭和兒童學習的需要,從眾多活動中挑選合適的模式與題材,並透過別出心裁的活動規劃,為 父母與子女之間創造機會,以促進親子關係。因此,團隊可 根據參加的家庭及兒童的特質,盡可能對活動內容作出相 應的調整。

全方位學習活動

「街坊帶路」可融合參加者的需要和學校 / 機構的各目標, 以及人數、時間、場地等的需求或限制,編排一系列多於一 項服務的活動方案,以收相輔相成的疊加效果。參加者能從 而通過不同模式的活動,以不同角度、不同媒介接觸社區, 達致對社區更全面的理解。

服務學習計劃

服務學習是建基於公民社會理想的一種實踐,以連結學校 與社區的關係,發揮青年人的公民力量,促進青年人學習、 對社區作出貢獻,以及對社會作出承擔。透過服務學習,將 社會參與融入跨學科課程知識中,讓學生透過在地的社區 經驗,從中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社區領袖 / 導賞員培訓

社區導師團隊將帶領參加者代入「社區素人」的角度,從零 開始引領各準導賞員以簡單貼地的角度認識社區。因此,課 程十分注重如何靈活地就地取材,充分運用社區場景。為兼 顧理論與實踐,課程會包含實習環節,課節之間亦有互動及 練習,促進導師與學員之間彼此的對話與探索。團隊希望導 賞員在通過培訓之後,掌握演說技巧,並以自己的熱情激發 他人對社區的興趣。

教與學導向活動

我們亦可為機構提供度身訂造社區項目,如機構交流、全方 位學習日、生涯規劃活動、社區服務、社區藝術項目等,歡 迎聯絡以商討安排。

「 落區實地觀察讓我拿到更多資料,令我了解到隱 藏在社區當中的深層次需要。」

— 社區導賞參加者

「 在早前的培訓當中有環節讓大家互相認識和培養小組間的默契,所以培訓除了 讓我們認識社區外,亦可以認識新朋友。當中亦訓練了溝通技巧,我們好開心 可以分享一些社區鮮為人知的故事給參加者,讓他們可以認識社區。因為香港 不同社區都有美好的一面。」

— 社區導賞員培訓參加者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亦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所有生命都可以是一個或多個精彩故事,充份展現生命的可能性。」

— 社區故事分享會參加者

九龍長沙灣道 760 號 4 樓 C 室

機構查詢: 3611 5196 / 公眾查詢: 3611 5197

info@kaifongtour.com

©2021 街坊帶路 Kaifong Tour.